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泾县将其作为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优化“党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坚持高起点谋划、高站位统筹、高标准推进,打造农村金融、产业、服务闭合循环圈,推动更多政策、技术、资本、金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
突出基层党建引领,强化组织推进。成立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牵头抓总,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工作体系,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工作推进会、调度会部署推动,解决问题36个。有效整合归集公安、人社、林业等17个成员单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建共享。涉农金融党组织与选点村党组织组建联合党组织17个,制定银行定点联系乡镇、村办法10条,选派17名干部担任信用村创建指导员驻村指导。将党建资源转化为信用村创建资源,有效提升了村“两委”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突出关键环节管控,保证过程质量。探索“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四级网格工作法参与信息采集、信息更新工作。出台红色乡风文明评价体系,细化8个方面评价标准,把农村生产生活24种客观情形与农户信用等级挂钩,引导农户主动弘扬正能量、化解矛盾纠纷等,推动乡村从熟人社会向信用社会转变。以信用村建设为切入点、乡风文明评议为着力点,补齐基层党组织在抓群众教育工作的短板,让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有资源、凝聚群众有抓手。推行镇党委全覆盖、县级抽查评价结果制度,确保公平公正。
突出评级结果运用,依信放贷增收。精准指导2个试点乡镇17个村设立“党建引领金融服务室”。授信AAA级、AA级、A级信用户额度分别为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坚持将个人信用和家庭信用情况纳入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资格条件,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优先推荐条件。组织县5家涉农银行系列开发党建引领信用村信贷产品,降低信用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信成本。
突出工作效果导向,接续乡村振兴。17个试点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集中投放基层,推动试点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集中对选点乡镇17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信用等级测评、授信,切实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享受金融政策受益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探索实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授信试点行动,将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纳入信贷主体,授信30-50万授信额度,专项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