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桃花潭镇先锋工作站 > 党务政务公开 > 桃花潭镇:激活红色引擎,书写古韵新章

桃花潭镇:激活红色引擎,书写古韵新章

发布时间:2025-07-21 14:23 来源:桃花潭镇 阅读次数:10
【字体大小:


 

桃花潭镇厚岸村作为皖南山区的偏远乡村,近年来,按照“党建强基、产业富民、生态宜居、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在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国网泾县供电公司等3家选派单位的精准帮扶下,使驻村帮扶与激发村庄内生动力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障

厚岸村驻村工作队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坚持将抓党建与抓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驻村工作队聚焦基层组织建设,协助镇党委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托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微党课宣传等,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实施“以老带新”,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名,后备干部1名。坚持一线工作法,在入户走访、为民服务中践行党员本色。

二是发挥红色阵地作用。依托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党内政治生活主题体验馆等教育基地,开展系列红色传统教育。邀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合肥市“最美退役军人”陈相珍到村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宣讲,引导党员群众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

三是凝聚结对共建合力。积极争取选派单位支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12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15户困难群众。开展“微心愿”活动,厅青年党团员一对一帮助25名留守儿童实现“微愿望”。向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争取帮扶资金2万元,安装投影仪、音箱,改善提升党员活动室建设标准。联合厚岸文保协会党支部,对厚岸老街近50栋古民居实行挂牌保护,整理与厚岸相关古诗42首并刻成石匾悬挂,打造成枫树岗“古诗林”景点。

(二)深耕特色资源,增强产业融合发展动能

在全面考察研判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立足厚岸丰富的“红”、“古”资源,确立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思路,帮助培育特色产业,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壮大产业矩阵

一是做好“土特产”文章。整合镇域资源,抱团发展雷笋、食用菌、生态水稻等特色种养业。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利用帮扶单位资源,开展消费帮扶;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直播、小程序,朋友圈等帮助扩大农产品销售路径;借助省供销年货大集,“徽彩云”乡村振兴馆等平台提高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努力对接商超,单位食堂等,开展集采式配送。探索“村社共建”模式,与合肥市南七街道洪岗社区、望湖街道平湖社区初步达成共建协议,努力打通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城市小区的通道。

二是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指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50万元收购葡萄采摘园打造成厚岸果园,增加水果种植品种。联合农家乐推出“采摘+美食”模式,丰富乡村游体验项目。利用闲置古民居、百亩荷花基地以及步行长廊,培育“特色名宿”、“村咖”等新业态。

三是做好“红色旅游”文章。以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为核心,联动王氏宗祠、聚星桥、通德门等明清古建筑群以及800米通德老街和“四岗八巷”格局,形成“红色教育+古村探访”特色游览模式。将党内政治生活主题体验馆与王稼祥故居纪念馆进行“捆绑”,打造党性教育与研学基地。

(三)办好民生实事,激活和美乡村建设活力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队从基础设施改善入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利用“醉美泾川”乡村振兴建设资金310万元,实施“厚岸红色振兴产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改造集镇污水管网,硬化盛家组道路和修复枫树岗古道等。协调项目资金270多万元通过电网大修、农网升级等工程,改善盛家、西垅等5个村民组群众用电条件。使用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0万元,进行西垅桥项目建设。争取省厅40万元帮扶资金,疏通灌溉沟渠、修复破损路面、安装和维修路灯等,帮助完善生产生活设施。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工作队和村“两委”参加省厅举办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培训班。指导村“两委”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设立“生态美超市”。依托村文明实践站,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垃圾清扫,河道清理等活动。利用大病救助、“急救难”互助社、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等载体,提升特殊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开展丰富活动。联系合肥市“军休医疗志愿服务队”到村开展义诊活动,120多名群众获得优质服务,50名群众获赠药品。邀请主要由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退役军人组成的“赤心国旗护卫队”,到厚岸学校开展安徽首站“走进革命老区百校百旗百讲”公益活动。争取省民政假肢厂支持,5名行动不便困难群众获赠轮椅。指导村委会开展首届“舞动乡村绽放风采”三八妇女节广场舞联谊会,周边十多只支队伍参与,贡献乡村振兴“她”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