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桃花潭镇在县委的指导下,将村干部队伍培养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首中之首,以培育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员队伍作为工作重点和切入口,聚焦拓宽选拔渠道、培优选贤举能、加强严管厚爱等举措,着力打造一支来源清楚透明、能力素质过硬、群众满意认可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队伍。
聚焦拓宽选拔渠道,强化人才储备类别。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聚焦基层干部队伍“源头活水不足、结构亟待优化”问题,打破地域界限“向外引”,实施“能人回乡”计划,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摸排企业家、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36人。划分3个党建联建片区,组织“书记讲堂”“擂台比武”等活动30场,推行“试岗锻炼”制度,安排后备人才参与征地拆迁、矛盾调解等重难点工作,磨练意志,锻炼才干,选派在镇干部、离任老书记、驻村干部结对帮带,开展“田间课堂”“夜访农户”等活动100余次,解决问题70余个。
聚焦培优选贤举能,厚植后备力量土壤。桃花潭镇根据各村运行情况评估报告,统筹谋划推进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培育,坚持将政治标准作为培优选贤的第一标准,突出理论素质能力,着力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三个从严”定标准,严政治审查,建立“村级初审—镇级联审—部门联查”三级筛查机制,对30名后备人选进行档案核查、廉政谈话,筛除不符合条件者2人;从严结构优化,明确“35岁以下占比不低于60%、大专学历以上达80%”硬指标,动态调整后备库。
聚焦加强严管厚爱,健全后备力量制度保障。依托镇域远程教育点、红色旅游、文旅产业等资源,进行“实景课堂教学”,打破“理论书本学”,创新学习场景,提高后备力量技能。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的日常管理,联合镇纪委定期进行村干部在岗值班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不在岗、早退迟到等人员进行通报处理,每月开展村干部在岗值班“四不两直”检查10次。坚持“严管”与“厚爱”双向发力,以制度刚性约束保障后备力量成长,以资源倾斜赋能激发干事活力,推动后备力量“育得出、用得好、留得住”。“双线赋能”厚植成长土壤,晋升通道增动力,明确后备干部优先入党、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优先纳入村“两委”班子候选人的“三优先”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