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昌桥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与安全稳定三大关键领域,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纽带,以精准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以扎实行动筑牢安全防线,各项工作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党建引领经济提质:以“红色堡垒”强招商优服务,激活发展引擎。昌桥乡始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党组织为“主心骨”,构建“党建+招商+服务”工作体系,推动经济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党建领航精准招商,秉持“项目为王”工作理念,组建招商小队开展靶向招商。累计接待拜访客商29批次,成功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个,同时储备在谈项目线索7个,为经济增长储备后备力量。在项目推进环节,狠抓在库7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其中2个新建项目顺利开工,1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此外,通过制定《昌桥乡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工作实施方案》,超前谋划专项债项目5个、储备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个,为后续发展夯实项目基础。二是党建赋能为企服务,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化“党建+为企服务”模式。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访企入村”行动,落实党员包保联系人制度,常态化走访企业,收集并办结企业诉求4个,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同时,树立“店小二”服务意识,推行“保姆式”服务模式,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专班化推进”机制,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筹备阶段各类问题23个,让企业发展更安心、更舒心,以“红色服务”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党建引领产业升级:以“红色动能”促农业增效、文旅融合,点燃振兴引擎。昌桥乡立足资源禀赋,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建强产业党组织、发挥党员技术骨干作用,推动农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一是党建赋能农业提质,在农业领域搭建“党组织+科研机构+农户” 合作平台,柏山村党支部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引入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让40亩流失耕地重新焕发生机;鼓励党员带头发展新型业态,扶持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党员志愿者主动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助力“泉水鳄”福香米品牌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依托瓜蒌种植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新增瓜蒌种植面积100亩,实现产值130余万元,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与经济效益。此外,成功承办全县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现场会暨科学安全用药培训现场会,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搭建交流平台。二是党建激活文旅潜力,以文化IP打造与资源整合释放发展潜力。油布伞非遗制作技艺凭借独特文化价值,受到《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等304家中外媒体集中报道,并成功登陆央视非遗春晚,成为当地文化名片。在空间资源优化上,由乡党委统筹,在7个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累计调整土地面积达70公顷,新增产业项目用地43公顷;同时,积极谋划孤峰村整村运营(孤峰雨巷)、桃园滩文旅综合开发、五亩冲康养基地等项目,推动文旅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让“文化红”带动“产业兴”。
党建引领安全守底:以“红色防线”筑风险防控、矛盾化解,夯实稳定根基。昌桥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安全防护网,将党员力量下沉到安全监管、矛盾化解一线,守牢乡村安全稳定底线。一是党建牵头安全监管,针对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分领域落实安全责任。在“防溺水”工作中,制定专项方案,党员干部带头排查水域隐患,安装防护栏125处,配备“防溺水四件套”200余套,邀请蓝天救援队开展培训,并对4294名户籍学生、105名重点学生及86个主要水域落实包保责任,压实乡村户三级职责;在防汛工作中,编制水库防汛与山洪灾害预案,开展汛前隐患排查48次,整改隐患8处;此外,对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查9次,安全生产与消防隐患排查84次,整改隐患142处,同时组建治安巡逻队伍,在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逻50余次,以“红色守护”保障群众安全。二是党建推动矛盾化解,创新“党建+调解”模式,持续打造“中鑫调解室”特色品牌,择优挑选19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组建“五老调解队”,以群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强化联调联动机制,通过多元化方式摸排化解矛盾纠纷,上半年累计排查矛盾纠纷67起,成功化解62起;对未化解信访事项,逐案落实包保责任,确保问题有人管、有进展。同时,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民法典、反电信诈骗等法律法规宣传40场次,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昌桥”,以“红色治理”守护乡村和谐稳定。
下一步,昌桥乡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核心作用,聚焦经济发展堵点、产业升级难点与安全稳定重点,以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优化工作举措、压实党建责任,以更实作风、更硬担当推动乡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红色根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