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昌桥乡先锋工作站 > 专题信息 > 泾县昌桥乡:“三坚持”发展特色农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泾县昌桥乡:“三坚持”发展特色农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6-26 09:14 来源:昌桥乡 阅读次数:11
【字体大小: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泉水村集体经济,泉水村村“两委”干部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职责任务,致力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思路,培植“生态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与乡村振兴公司合作,发展“稻鸭共生”生态水稻种植,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收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发展保障。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泉水村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注重突出农村党员引领和带头作用,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从“关键少数”入手,从全体党员发力,全面激发基层内生动力。泉水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大力加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加强村机关文化建设,建立周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下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围绕村集体经济“目前发展情况”“接下来打算怎么干”开展交流研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召集党员中的种植能手,手把手传授村民种植技术,开展“传、帮、带”,引领村民走上生态种植致富路。泉水村党总支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扬子鳄保护区的区位特色,坚持党建引领,走生态强村之路,为泉水村贴上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的标签,为乡村振兴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整合资源,夯实发展基础。泉水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资源只有3700余亩农田、8800亩山场,2019年泉水村708亩耕地和四分之三林地被划为扬子鳄自然保护区,这对资源本来就极度缺乏的泉水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制约,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富余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增长乏力。前几年,基本是扶贫产业资金合作分红、集体土地流转及烟叶种植奖补为村里“输血”,但要想实现长远发展,还是得靠自身“造血”。这两年,泉水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2022年4月20日,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将扬子鳄保护区(实验区)的708亩基本农田复垦种植,经村“两委”慎重研究,决定由村集体牵头进行复垦耕种,成立村集体控股、面向本村村民融资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化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村“两委”干部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张贴海报、入户登门等方式进行宣传讲解,向村民们阐明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目的、组织架构以及运营模式,鼓励村“两委”干部、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发挥“风向标”作用,带头入股。2022年5月12日公司营业执照办理完毕,安徽昌桥泉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坚持村企共建,激活发展引擎。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生态种植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家生态发展政策,符合市场对粮食差异化的需求,对泉水这样典型的农业农村来说这条路应该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村党组织积极对接走访县内外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项目、资金安全、后续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学习和科学论证。采取村党总支引领、合作社管理、公司经营、农民参与的合作方式,依托扬子鳄保护区的区位特色,发展生态农业。创立“泉水鳄”品牌生态香米,化不利为有利,既促进了扬子鳄保护,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带动村民增收。据生态农业公司统计,2023年度集体增收近10万元,村民务工报酬发放30余万元(其中脱贫户达11户),预计下一年度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今年,泉水生态大米继续种植,选择了更优的品种,将沿着良种、良法、良品的路子走下去。泉水村利用扶贫资金投资59万元建立了粮食仓库,出租给生态农业发展公司使用,生态农业公司投资近10万元建设了冷库,完善了大米储存设施,为常年销售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泉水村立足自身实际,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坚持从村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思路,以“生态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广借外力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压实责任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以生态强村为突破方向,具有借鉴及推广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