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昌桥乡先锋工作站 > 专题信息 > 泾县昌桥乡:践行《条例》精神,筑牢节约防线

泾县昌桥乡:践行《条例》精神,筑牢节约防线

发布时间:2025-06-26 09:11 来源:昌桥乡 阅读次数:10
【字体大小: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条例》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彰显了我们党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和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

是传承更是发展,用“传家宝”校准思想“航标”。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不乏陶侃物尽其用、苏轼房梁挂钱的节俭故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都是勤俭节约的典范,从南泥湾的耕耘劳作到补了73次的睡衣,从一片菜叶抹碗底到穿了9年的皮鞋,都践行着共产党人的质朴本色。曾担任共和国财政部部长的泾县茂林人吴波同志一生以节约著称,他在弥留之际还立遗嘱告诉儿子交还公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但我们也要看到,“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认知依旧存在,将铺张浪费视为“工作需要”的不乏其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作为党员干部,应以《条例》为镜,拧紧思想“开关”,传承好、弘扬好优良作风,深刻认识“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的政治意义,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理念入脑入心。

是小节更是大防,用“铁算盘”扎紧制度“篱笆”。古语有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节虽小,却如水滴石穿般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作风养成。现实中,少数干部将铺张浪费视为“不拘小节”,在生活细节中逐渐放松警惕,最终滑向违纪违法深渊。《条例》对经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等提出了更严要求,明确了更细的制度遵循。党员干部应打好“铁算盘”,以《条例》为行动指南织密制度“笼子”,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对违规行为形成全天候、无死角的监督网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从“关键少数”抓起,对顶风违纪行为“零容忍”“久久为功”之态涵养清风正气,让党员干部化身厉行节约“排头兵”。

是作风更是初心,用“紧日子”保障民生“温度”。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目的是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根本,也是初心使命所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过紧日子绝非简单压缩开支的数字游戏,一味捂紧“钱袋子”,而是要克勤克俭、有章有法,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要以《条例》为标尺,厚植民生福祉、凝聚发展合力,以政府开支“减法”换取民生保障“加法”,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关键处。要从片面化的“机关本位”转向整体性的“民生扩容”,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确保民生“温度”持续攀升。

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关键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勤俭节约楷模。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让我们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反对浪费成为自觉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制度,带头勤俭干事创业,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