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昌桥乡先锋工作站 > 专题信息 > 泾县昌桥乡:加强文化建设 赋能乡村振兴

泾县昌桥乡:加强文化建设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11-11 10:38 来源:昌桥乡 阅读次数:8
【字体大小:

近年来,泾县昌桥乡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按照艺术化改造+文艺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以文艺激活乡村资源,美化乡村环境,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广大人民群众群众实现“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裕”双丰收。

入选2024年安徽省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的昌桥乡汪店村南湾中心村,近年来,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力持续被认可。

探索乡村文化的“出圈”路径。近年来,昌桥乡的乡村文化不断被“唤醒”,深入群众,并被不断放大传播。昌桥乡目前已形成怎样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这些路径形成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昌桥乡曾多次深入辖区内进行实地调研。

国庆期间,走进昌桥乡汪店村,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一阵秋风吹来荡起来层层的金波。刚进村口就能听到村里的“民星”们在吹、拉、弹、凑着乡村振兴的和美乐章。这昌桥乡汪店村南湾中心村准备庆国庆的排练场景。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也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殊资源,也是最吸引人、卖点最大、流量最大的特殊资源。

在汪店村,“文艺夫妻”“艺术生”“民星”也不少,黄梅戏《夫妻观灯》的演唱者是夫妻档、《买油郎》拌演者是夫妻档。打鼓、敲锣、二胡、扬琴艺术生样样在行,每次演出都是现场伴奏配乐。

为了让村民们的生活不单调,为了能解决村里空巢老人们的寂寞和孤独,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近年来,在泾县昌桥乡汪店村成立了汪店村老年文艺协会。协会将一些新鲜事自编自排成文艺节目,进行演出。协会开设了以黄梅戏、歌舞、书法、棋牌为一体的综合类文艺节目。每到傍晚时分,村民们就会三五成群准时来到村文化服务中心广场,打起鼓、唱起歌、拉起二胡、跳起舞来,自发地创建他们的“民星”大舞台。

自老年文艺协会以来,昌桥乡乡村文化活动持续“爆红”,至今热度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一直以来,昌桥乡政府高度重视乡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实施文化振兴发展战略,扶持了一批乡村文化乐园和基础设施。借用文化“软实力”练就乡村振兴“硬功夫”争取80万为田坊村、童疃村、汪店村、华盘村、孤峰村5个村新建了农村文化乐园。新垅村、孤峰村、周冲村、龙桥村等四个村按照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八个有”要求进行了改扩建。13个村农家书屋全部实现数字化。2019年昌桥乡又投资130万元建成面积592.5平方米的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培育乡村文化共同体,包括黄梅戏协会、诗书画协会等。举办20多场次“村晚”、庆党生日、庆祖国生日10余场,广场舞比赛4次。并赢得泾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高度关注,并将泾县2022年第二季度“泾川好人”发布厅暨好人交流活动设在昌桥乡汪店村举行。

持续发力唱响乡村好文化。2019年昌桥乡就提出了利用乡贤名人资源,加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在建议中直接指出了发展乡村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村乡文化乐园内容雷同;传统文化人才培育困难;乡贤名人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了更为系统的人文要求,恰恰需要我们发挥文化这一“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构建长效机制。

为此,昌桥乡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整合村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活动广场等资源,进一步完善软硬件条件。首次在汪店村投资了10万元对原有村部旁边的学校进行升级改造,面积800余平方米,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主阵地。阵地设立了新时代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儿童活动室等7个功能室及文化长廊,另新建了4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等齐全,让村民不出村就能读书、娱乐、健身,满足村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中,昌桥乡注重活化利用近现代“文人乡贤”“民星”的力量,推动全社会厚植文化力量、培育人文气质、拉近城乡差距,对于昌桥乡的乡村文化发展而言是可行的且意义深远。

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行,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乡村各类文化人才。近年来,昌桥乡注重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大力扶持了一批农民业余文艺团队,培育了一批村级文化志愿者队伍,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欣欣向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1年初,由安徽省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联合公布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名单,其中昌桥乡南湾村马栋林经过申报、初选、征求意见、逐级推荐、复核等程序,成功入选。

马栋林从早年成立合作社、办养殖培训班,到退休后热爱唱上花戏楼;从带领乡亲群众共同富裕,到助力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他不断尝试与创新,始终心系群众。凭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信念,退休后的继续做矢志前行的“追梦人”和坚定勇毅的“领路人”、做担当有为的“拓荒牛”、做只争朝夕的“实干家”。让那积淀着历史烟云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乡村发展“热起来”。为实现昌桥乡公益性群众性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用文化发展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他既是传承者,又是带头人。

“我们要发展乡村文化不能眼睛只看外面,还要善于本乡的土地去发现人才,培养本土能人。除了大力培育本土乡贤人才外,还要在本土人才福利政策待遇方面下功夫,真正为乡村留住素质高、品德好的人才,才能让乡村文化发展有广阔的未来。”昌桥乡副乡长洪丽云说道。

谈本土文化、谈乡村文旅、谈教育发展,昌桥乡各界人士角度各有不同,但目标一致:目前昌桥乡在推动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探索乡村文化立体思维发展路径。昌桥乡围绕着共同的目标,把文化阵地逐渐延伸到乡村各项工作任务中。让让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续航,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以要素改善强化内生动力;二是立足基层基础,以文化供给丰富乡村内涵;三是抓实产业发展,以产业拓展赋能文化振兴。

乡村就是大舞台。昌桥乡将持续开展新乡贤、昌桥好人、泾川好人选树活动,以榜样力量引领基层好风尚。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文明创建常态长效。

除了“人”的资源,“阵地”资源也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为此,2024年昌桥乡以乡村文化旅游“微改造、精提升”为契机,加强了乡村优质文化资源统筹调度,因地制宜深入推进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提供精神文化食粮,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使之成为拉近城乡差距,提升乡村品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城乡一体化的“文化助推器”。

乡村振兴这件事,主角是“群众”。昌桥乡将不断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群众当“主角”。以“民演民、民讲民”的舞台形式,反映基层涵养清廉新风正气、共建共治共享的新风尚。总的来说,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力因子”,才能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强的获得感,持续当好乡村振兴的“主角”。

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让乡村旅游更有魅力,让昌桥文化更有未来。这不仅是昌桥乡乡村文化未来的期待,更是昌桥乡乡村文化更创新的表现、更走心的表达、更出圈的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