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茂林镇先锋工作站 > 新闻动态 > 竹海乡愁里的蝶变:茂林民宿集群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竹海乡愁里的蝶变:茂林民宿集群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5-09-01 15:06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MLZ 阅读次数:13
【字体大小:
  石板路上,行李箱碾过青灰石面的细碎声响,混着晨雾里竹叶的清香漫开来;黄土墙上,“茂林修竹”的民宿招牌在晨光里泛着暖光——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个年轻人逐年外流、只剩老幼守望的“空心村”?如今,单是溪口村荀坑组的民宿集群,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带来20.16万元固定收益。从断壁残垣到网红打卡地,茂林镇正以民宿为笔,在皖南的山水间写下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2022年前的溪口村荀坑组,曾是另一番模样:11户老宅空置七八年,断墙爬满青苔,院子里的杂草疯长过肩。转机始于一场政企携手的“破局”:镇政府借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东风,将这些闲置农房打包整合,引入专业团队投入3000万元,启动“茂林修竹”民宿群改造。匠人师傅们小心翼翼保留着黄土墙的斑驳肌理、木制立柱的原始纹路,却在内部巧妙嵌入恒温卫浴与智能控制系统——老房子的魂还在,日子的便捷也来了。更让村民安心的是“双分红”模式:每间农房每年8000元的保底租金稳稳落袋,民宿盈利后还能再享分成,账本上的数字一年比一年暖。
  民宿经济的红火,离不开泾县“政策+资本+人才”的三重护航。2024年出台的《泾县民宿发展和管理办法》,把民宿的日常运营、品质提升都纳入了统筹。濂长路通车后,沿线民宿数量激增三分之一;S217旅游精品小环线启动规划,更是把茂林民宿串进了全域旅游中。从土地盘活到路网升级,政策的持续加码让民宿经济如沐春风,在皖南的山谷里扎下了深根。
  “回来不是一时冲动,是真觉得这里能扎根。”来自唐里村秋渡民宿的“90后”老板吕恺正擦着吧台。这位曾在城市做旅游管理的年轻人,2021年带着日系极简设计理念回到家乡,把10亩坡地改造成7间客房,每一扇窗都框着不同的竹景,让客人在榻榻米上就能接住月光与竹影。奎峰村的梨竹园民宿里,老板吴毅正带着客人摆弄农具——他用传统榫卯结构搭起园林式木屋,400元左右的定价透着实在,更藏着巧思:从采摘到田间劳作,搭配全季节农耕体验,让客人沉浸式体验农家乐生活。
  走进茂林镇,民宿集群如同多棱镜,折射出乡村振兴的丰富切面:同样是唐里村的“江南宜居”,让徽派老宅的马头墙与现代落地窗对话;“大宅院”挨着皖南大峡谷,推出的“住宿+漂流”套餐成了亲子家庭的最爱,一年接待量稳稳突破1万人次。这种各美其美的差异化发展,让散落的“民宿点”连成了绵延的“旅游带”。
  这片曾见证红色故事的土地上,民宿正把山水的灵秀、徽文化的韵味、乡亲们的热忱,酿成一碗名为“共富”的酒。正如吕恺常念叨的:“乡村振兴不是把村子复制成城市,是让村子更像它自己——黄土墙还在,人情味还在,出去的人想回来,来的人不想走。”
  如今的茂林,答案就写在民宿亮着的暖灯里,写在村民算收益时扬起的笑脸上,更写在长三角游客返程时说的那句“下次还来”里。这里的蝶变,从来不是推倒重来的颠覆,而是在守着根与魂的前提下,让乡村的烟火气里,长出了新的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