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茂林镇先锋工作站 > 新闻动态 > 窑火千年照匠心 ——省级非遗“茂林花砖”传承人纪建新的泥土春秋

窑火千年照匠心 ——省级非遗“茂林花砖”传承人纪建新的泥土春秋

发布时间:2025-07-17 09:53 来源:茂林镇 作者:MLZ 阅读次数:9
【字体大小:

  泾县故地,窑火千年不息。在宣城茂林镇的青山碧水间,纪建新与他的花砖朝夕相对,守护着一门跨越千年的古老技艺。身为茂林花砖制作技艺第四代省级非遗传承人,他倾注四十载光阴,坚守在传承第一线,让这项承载历史的工艺在新时代重新点燃千年窑火的温度。

  一、窑火照见少年路。1969年,纪建新出生于茂林镇一个普通家庭。因家境贫寒,小学辍学的他走进窑厂打杂,那年他才14岁。“谈不上结缘,就是为了生活。”他轻描淡写的话语里,藏着少年时代的艰辛。在窑厂的头两三年,他搬砖、和泥、烧火,什么苦活都干。15岁那年,他开始跟着父亲学制坯,冰冷的泥土在手中逐渐有了温度。茂林花砖的神奇,始于两种泥土的相遇。油黄土如蜜般温润,高岭土似墨般沉静,工人牵着耕牛反复踩踏,让两种泥土在千次重压下交融成黏稠牵丝的泥团。青白色的纹路在砖面自然流淌,这项被誉为“千年不沾灰”的技艺,在抗战时期曾一度濒临失传。纪建新的外公曾经营窑厂,却因战乱、管理不善和烧火工人偷工减料,眼睁睁看着牛被劈死,窑火渐灭。这段家族记忆,也成了他后来坚守的内在动力——“这门技艺丢了太可惜”。

  二、绝处逢春砖生花 。1992年茂林镇政府企业改制,纪建新果断买下砖瓦厂,任厂长兼技师,继续烧制花砖至今。“花砖这门手艺,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纪建新坚定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想要修建房子的人特别多,花砖的销量也很好。”然而,好景不长,新型装修材料流入市场。琉璃瓦、瓷砖、釉面砖这些材料价格低,受众面广,应用范围大,相比之下,花砖却一度陷入无人问津的困境。

  转机在2003年寒冬降临。当琉璃瓦席卷市场,花砖厂濒临倒闭之际,南京地产商吴建平回乡探亲,偶入窑厂,探访花砖生产。了解情况后,回到南京派遣房产公司团队进一步考察,这场“机缘巧合”下催生出两年专供协议,也为花砖订单难题点燃新的希望。由花砖修建的房子,冬暖夏凉,失传近60余年的“会呼吸的砖”又得以重见天日。其青白纹理似山水氤氲,吸潮吐湿的特性,恰如古镇绵长的呼吸。

  三、匠心铸就文化路。2013年,泾县茂林花砖厂正式成立,纪建新的坚守迎来曙光。次年,茂林花砖制作技艺列入安徽省非遗名录;2015年,他被命名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茂林花砖”商标也获国家批准。荣誉加身,他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一项浩大工程——制作花砖浮雕《茂林府第图》。

  “想记录嘉庆年间茂林最繁盛的时候。”为了还原“七墩、八坦、九井、十三巷、一百零八座大夫第”的盛景,他带着工具走遍古镇,实地考察古建筑遗址,光是考证和画图就用了一年半。随后请人雕刻、烧制,耗时两年多。砖面上,不仅有鳞次栉比的府第,还有茂林发糕、十二碗等民俗美食,千年古镇的烟火气在方寸砖石间流转。
  在纪建新心中,花砖制作十二道工序里,“水磨”最见功夫。“花纹的呈现全靠这一步,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淡。”花砖的美,是“玄如远岫之黛,素若晴空之云”的天然意境,是“阴阳互抱,水墨天成”的哲学表达。这种美,让日本考察团慕名求购,作品还登上日本杂志封面,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非遗的魅力。
  四、父子接力砖魂续。2019年,纪建新的儿子纪伟辞去上海工作返乡,成为第五代传承人。“当时正是新冠疫情防控时期,我总担心他在外不安全。”纪建新坦言,劝儿归乡藏着自己的私心,“但其实我也是怕这门手艺断了。”
  2021年12月,在泾县政府非遗传承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纪建新精心搜集花砖传统技艺的丰富资料以及自宋代至现代各式各样的花砖实物,依托古老的花砖窑址,构建了一个集展览、研学实践与特色民宿于一体的水墨花砖非遗主题综合体。“文旅、研学是我的短板,交给年轻人做正好。”纪建新笑道。“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花砖技艺,了解茂林花砖的故事。”
  如今,茂林的窑火依旧升腾。纪建新规划着将花砖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窑咖啡、烧窑体验等项目,让古老技艺融入当代生活。他说:“花砖里有茂林的魂,有徽州的韵,我要让这窑火,一直烧下去。”千年窑火照初心,一块花砖,不仅承载着一门技艺的精湛,更见证了家族世代的坚守、古镇岁月的沉淀和文化传承的深度。在纪建新的手中,青与白的交融里,流淌着永不褪色的匠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