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镇山口社区耙齿岭区域道路由原村组集资修建,因年久失修,长期困扰村民出行安全,由于宣泾二期高速从耙齿岭组穿过,群众对道路通行条件提出了更高期待。该道路的改善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更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的出行幸福感。
近日,泾川镇山口社区一场如火如荼的耙齿岭区域农村村庄道路维修提升攻坚战正全面展开,昔日坑洼不平的“烦心路”正在加速蝶变为平整畅通的“暖心路”,这背后是社区党委主动作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长期以来,部分农村道路因年久失修、重型车辆碾压、自然侵蚀等问题,出现路面破损、坑槽遍布、路基沉降等情况,既给村民日常出行带来不便,也埋下安全隐患,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党委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村民议事会、线上意见箱等多种渠道,主动收集群众诉求,对道路问题建立台账、逐一梳理,精准掌握各路段破损程度与村民出行需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山口社区直面矛盾、督导质量,将农村道路维修工程作为年度民生实事的“头号工程”来抓。社区明确“两委”成员分片包保责任,细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划定责任区,确保任务落地。同时,积极联合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县交运局,对接耙齿岭农户,向上争取交通、财政等部门政策与资金支持,向下发动党员和村民代表深入宣传,构建起“党委牵头、多方联动、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全面吹响道路提质攻坚的“集结号”。通过科学统筹施工安排,扎实推进工程进度,真正按下项目建设的“加速键”。
在耙齿岭村的道路维修现场,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凿地机正精准地清除旧路面层,工人顶着烈日炎炎摊铺着混凝土地面、路基加固、边沟修整等作业。为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村民出行的影响,社区党委牵头组织施工单位、村民代表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施工方案,最终确定“分段施工、错峰作业、优先保障主干道通行”的施工策略——避开早晚出行高峰时段作业,尽量减少对村民出行的影响,同时,严格把控材料关、工艺关和质量关,确保修一条、成一条、群众满意一条。”
据悉,此次农村道路维修工程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在全面修复破损严重路段的基础上,更注重精准提升。针对施工中发现的局部窄路问题,山口社区领导深入一线、现场协调,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推动道路拓宽。施工期间,社区负责人多次实地走访,全程监督指导,严把质量关、进度关,全力确保将道路建成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阳光工程”和“优质工程”。
道路通则百业兴。一条条焕然一新的农村公路,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环境的改善,更是发展的希望和信心。
农村道路的维修提升,不仅疏通了交通的“毛细血管”,更激活了乡村产业的“一池春水”,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获得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农村道路“三分建、七分养”。下一步,在持续推进维修工程的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养护,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确保农村公路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让一条条“平安路”“放心路”“致富路”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广大农民在奔康致富、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