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一大早,位于宣城市泾县黄村镇的安徽泾县海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热闹起来。记者走进包装车间,只见工人们已经忙活开了,有的对收购来的家禽清洗、晾干,有的将已经包装好的牛肉、菜籽油、麻油、黑木耳、干香菇等分类发货。
2013年,黄村镇人佘王剑回乡创业,创办了安徽泾县海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公司+合作社+农场+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公司把发展电商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扶贫的重要载体,拓展了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平台网店、带货直播间等销售渠道,将本公司以及本村、本县、特别是贫困户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助力脱贫攻坚。
在公司一楼直播间里,葛粉、笋干、蒲包干子等各色农产品摆满了货架,上午的直播已经开始了。
“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试水直播,现在蒲包干子供不应求。”赵学斌告诉记者,“除了发展电商,我们通过公司平台建立了扶贫‘直通车’基地,畅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该扶贫“直通车”基地通过“三直三通”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直接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直接安排贫困户就业、直接与贫困户合作发展产业,畅通贫困户销售渠道、畅通信息资源网络、畅通贫困村发展空间,建立农产品电商销售与采购平台,最大限度地为贫困户宣传、推介、销售各类农副产品,助力贫困户就业,以实现帮助贫困户解困济难的目标。
黄村镇安吴村的贫困户章征林正是受益人。记者来到他家时,章征林已经和家人准备好今天要发货的2件鸭子、6件板栗。
“吃了午饭,我就去公司发货!公司提供成本价的包装、物流等服务,下午还要在公司做一场直播。”肢体残疾的章征林坐在轮椅上,侃侃而谈,“公司离家特别近,我自己去就行。以前不知道能做些什么,现在我每天忙忙碌碌,很充实!2016年脱贫了,现在每年能收入二三万元。”
“今年上半年,我们采购农户滞销的辣椒、番茄、豇豆、土鸡、土鸭等农产品达140.6万元,其中贫困户滞销产品64.8万元,解决了贫困户销售难的当务之急。”赵学斌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